首页 >  数字知识  > 科技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2024-09-26 10:19:11

科技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在我的印象中科技进步对生活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智能手机的出现,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与世界接触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经济、生活、交流等等很多的方式。

   出门可以什么都不用拿,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你想去的地方。没钱了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手机拿出来百度一下,有找不到的地方手机拿出来地图搜一下。慢慢的,生活离不开手机,手机加快了生活节奏,只要扫一扫、搜一搜很多问题就都能解决。可以没有男朋友,可以没有女朋友,但是手机不能少。近几年流行的共享经济也少不了科技的进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都只用手机一扫就行。连我们日常上课有的课程都要通过手机app来进行。

  科技进步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身上基本没带过现金,兜里只有卡和手机。我想说另一个科技进步就是体现在各类卡的普遍应用上,校园一卡通,公交卡,地铁卡等各种卡的应用,让原本零零碎碎的口袋里清洁了许多。

   再一个最重要而且人人都在用的就是网上购物平台,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平台的应用,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带动了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现在买东西,想要外国产品根本不用舟车劳顿的去远门,浪费体力,电脑、手机搜一搜,想要的东西立马就有。

    科技的进步也体现在交通出行方式上,也就是代表中国形象的高铁,原本24小时能到达的地方,有了高铁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高铁的快捷、舒适是火车,客车所不能比较的。高铁的成功修建不但影响到个人出行的方式,对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推动力。

在建筑节能逐步成为建设科技主旋律的过程中,相关的节能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

在建设部组织下,“九五”期间实施了“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居住区与小城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这些科研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使一系列建筑节能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得到突破,形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建筑节能的各项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

降低建筑能耗,首先要从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来实现。墙体改革的调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新型墙体材料和高保温材料不断涌现,混凝土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逐渐替代了传统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广泛开展研究建筑外墙保温技术,近年来,各种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日益成熟并在工程中应用,显示出良好前景。

此外还有建筑门窗。门窗传热系数的高低,决定了能耗的高低,要降低能耗,就必须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增加门窗的隔热保温性能。近20年来,为满足节能需求,外窗玻璃产品及工艺水平迅速发展,由之前采用普通单层玻璃、双层玻璃发展到中空、充气、LOW-E玻璃,塑钢型材、钢化玻璃等也广泛应用,取代了传统的钢窗和铝合金门窗。

建筑能耗的降低,还有赖于暖通技术和设备。为实现采暖系统的节能,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发了平衡供暖技术及其产品、锅炉运行管理技术与产品。在散热器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散热器纷纷得到开发,这些新产品比传统的铸铁散热器,具有金属热强度高、散热性能好、承压能力高、造型美观、工艺性好、安装方便等优点。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开展,供热改革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改革的需要,室温可调和采暖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采暖系统的单管顺流系统变为双管系统,散热器恒温阀及热表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

技术是保证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多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十一五”期间实现建筑节能1.6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充满信心。

绿色建筑成果丰硕

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高效、舒适空间的建筑。近10年来,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节能中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新世纪建筑节能更高的追求目标。

进入21世纪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保证了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2001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004年建设部针对北京奥运会,开展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课题研究,形成了我国第一套绿色建筑项目标准。同年8月建设部颁布实施《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次年,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揭晓,40个项目获得此项殊荣,中国在推进智能与绿色建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5年,历时5年编制完成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颁布施行,自此,绿色建筑的评定有了明确依据。“十五”期间,重点攻关计划“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项目完成。2006年,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8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出台,2008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申报评价程序。

一系列工作,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经过多年的攻关和研究,绿色建筑形成了六大技术体系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实现定量化检测标准,达到标准的即为绿色建筑。

2008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向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颁发了证书,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工程等6个项目获得了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标志着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正式启动,结束了我国依赖国外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的历史。

回顾建筑节能的历程,可以看到,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紧跟时代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对建筑节能的前景充满信心。

1、物质:

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改变):从铁犁牛耕、手工工具,发展为机器生产;从简单机器生产发展为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从个体、小作坊生产发展为工厂、公司。

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的改变):从步行、骑马骑驴、马车、船,发展为汽车火车飞机等。

通讯工具(联系方式的改变):从书信发展为电报、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网络。

衣食:从很多人遭受冻馁到基本温饱到更丰富、多样化。

住房:更坚固和舒适。

家具用具:更多更方便。

家电:从无到有到效果更好。

等等。

2、精神:

更平等:身份等级差别变小。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

从多数人不识字到教育普及。

从异地交流困难到网络普及、自由交流。

从只能读书看戏到大量影视作品普及。

等等。

实际上科技的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多少联系呢?

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这一切变化。

可能题主对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另有理解。

如果您对知了谷科技的「BIM+AR」系列产品感兴趣,欢迎扫码与我们联系,也可申请预约演示,我们会提供专业的线上/线下操作演示。

最新文章
  • 请问你对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有什么看法?

    请问你对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有什么看法?中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已经走过了20多年,从80年...
  • 智慧工地所需要的设备有哪些?

    一、智慧工地所需要的设备有哪些?在“智慧工地”建设需要哪些设备呢?1.扬尘在线...
  • fm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国家中,柔性制造系统(FMS)作为迈向工厂自动化的第一步,已获得了实际的应用。柔性...
  • 什么是数字化工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政策的支持,很多企业都选择数字化转型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通过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最终...
  • X
    X
    X

    请选择您的需求

    请选择您的客户群体

    #

    欢迎咨询

    了解知了谷
    收获专属于您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

    点击咨询

    全国热线

    #

    咨询热线

    #(微信同号)

    二维码

    扫一扫了解更多